服務熱線 : 18964530668
021-51036903EN
轉眼距離上海垃圾分類已經一年多了,似乎再也聽不到垃圾分類的后續,這場“鬧劇”是否再次不了了之?
不久前,上海公布了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“年報”,生活垃圾分類效果正在顯現。根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,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和濕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顯增長,而干垃圾處置量同比減少了17.5%。
具體數據見圖表。
兩害相權取其輕,去年6月28日,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:未來上海所有的干垃圾應當“應燒盡燒”,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投入焚燒的比例大約在80%左右,實現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。
所以“三增一減”不僅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,還離“零填埋”的小目標更近一步,更環保。
各種垃圾數量的變化,離不開每個人用心對待,也離不開基層工作人員的宣傳監督。
2019年,上海1.3萬多個居住區(村)的分類達標率由2018年的15%提高到90%。全市135個街鎮成功創建為垃圾分類“示范街鎮”,10個區創建成為“示范區”。
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,去年做得好只能說明有了個好開頭,關鍵是遇到重大阻力時,能不能保持得住,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就是一個嚴峻的考驗。
隔離期間,好幾天不能出門,垃圾暴增;扔垃圾時,不再有專人監督,都靠自覺。
不久前,上海綠化市容局公布了近階段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總體進展: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成效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水平。全市干垃圾處置量為11693噸/日,濕垃圾分出量為7394噸/日。
轉載聲明:本文轉載自[博庫圖書館],本號對轉載、分享、陳述、觀點保持中立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版權屬于原作者并深表敬意。圖片來源于網絡,版權屬于原作者。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,請與本公眾號后臺聯系,我們將盡快刪除內容。